回国的飞机上怎么都睡不着,来写写冰岛吧
北欧国家中,Iceland 和 norway 俩名字给我的印象最深刻。比起罗弗敦,冰岛在来访之前更令我忐忑,毕竟我能感觉到冰岛其在中文互联网上的明显被过誉。鸭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,写游记作为一种“输出”,在对抗旅行带来的空虚感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。我的奇特个人体验是,年轻人似乎在强迫自己在旅途中保持高能量(也包括我)。我的方式是安排满而丰富的行程,然后通过认真观察和一定程度的自欺来保持良好感觉。
这引我思考旅行的本质和分类,炫耀行为(这点我也不例外)是绝对的广泛存在,但我觉得这就和服美役和取悦自己的关系一样,享受而不成为枷锁就很好。
开拓视野是绝对广泛的口号存在,然而,开拓是什么,视野又是什么。关于旅行的一个有趣且通用的事实是,不同的人(性格以及财力的不同)会对同一个地方产生全然不同的印象,这也隐隐暗示了开拓的本质,它是一种思考过程。我是一个喜欢对着事物思辨的人,并且我的追求不是”合理“而是”自洽“,这也造成了我性格中的负面:自解释,不思进取,自我。但自我批判到此为止,我喜欢在旅行中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和获取新的 inspiration,但这种思考方式有严重的自限性,这种自限性从我选择对眼的旅行目的地时就开始了。我也隐隐的感觉到,余生中要对抗的最大两个敌人便是:自大和偏执。我身边还有两种人,一种喜欢纯粹逻辑的思辨(哲学的思辨者),一种喜欢广泛接收信息后进行经验分析(历史的现实者)。
哈哈哈果然人在困的时候用词会更自由,不过这种自由也是对写作能力的无情揭露。又想起来以前看过的帖子:一个人感叹出了国自己作文水平大幅度下降,高赞评论的大概意思就是”去除套路和修辞这些凭依后,得到的才是真正的表达能力“。那我就是(旅行的验证者)
享受则是最艰难的维度。这里的享受指完全去除他者存在的娱乐,在我这里分两类,震撼和舒坦。对于震撼,我认为”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“,每个人都有很多维度的钥匙:语言能力,身体,经济能力,空闲时间…… 围起来建设好,风景也好的地方,一定便宜不了。常常是那种接近性差,弄的人浑身狼狈的地方常常有可负担的,真正的美景。正因如此,震撼和舒坦经常存在冲突的。至于舒坦这玩意就很玄乎了。提起舒坦,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”海边度假“,要是把我送到海边,我一定选择去玩项目(比如潜水)而非躺沙滩。沙滩可以躺,但最多半小时就腻了。这是我现在也没有理解的点————白人的 chill,他们草坪上躺一下午的舒坦,端杯酒在酒吧里坐一晚上的舒坦。如果把舒坦理解为对某种景观的 attachment 呢(比如对海岛,比如对雪山),那舒坦就变为了一种狭义上的震撼(主要靠氪金带来的震撼)。嗷呜还说漏了吃,不过我对吃没有要求所以就不写了。
哈哈哈哈转眼就写了篇”论旅行“,这可是冰岛篇诶。”冰岛回国后戒断反应严重“是一个缩影,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在把旅行符号化,意象化,文案化。我反感文案这个词,因为我觉得它源于一种炫耀文化。舒坦和特种兵行程没什么关系,满当当的文案也掩盖住了真实的震撼与事业开拓。这就是我在中文互联网上看到的冰岛。
废话说多了,进入正片
冰岛的成分是什么呢,依我之见是黑,绿,蓝,和红(分别象征火山岩,极光,冰川,和火山)。每一种意象都足够遥远(特别是对南方人),再加上地理上同样的遥远和一个好名字,冰岛得以成为国人的应许之地
从高空看,冰岛是火山主导的世界。火山口随处可见,地表蔓延着层层火山岩
到地面才发现一身厚衣服几乎白带了,雪已化得差不多,草也渐渐开始变绿,阵风拂面则完全没有刮脸的感觉。不过在斯德哥尔摩带了一个多月的我已经失去了对雪的执着,倒觉得抹茶一样的苔原很有趣味
雷市的配色轻盈,大胆。整个城市都难以寻得一面闲着的墙壁,壁画真是过量的多。街上彩虹旗,彩虹路,彩虹颜色随处可见。分不清本地人和游客,大家似乎都带着一种四顾的神态散漫着。一座轻松的巨型度假村,一座不存在过去的城市
雷克雅未克半岛被称作“高热区”,即火山活动频繁。这里是板块交界处,或许也是一个“热点”(以前读托福阅读时看过,类比起来就是在纸的背后点打火机然后移动)。这里有许多地热站,也有著名的“蓝湖温泉”。导游说蓝湖并非自然形成(也是火山口旁边为啥这么大个湖),而是地热站的冷凝水攒出来的
热泉,雷克雅未克半岛的热泉大都被用来发电
这种寸草不生的黑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,它们的过于新以至于有机物还没有沉淀出土壤
显而易见,这是一片创生之地。不知是由于演替时间不够还是土壤肥力限制,火山岩上完全不长草,统统是一种脚感极好的 q 弹苔癣。苔藓呈一种茶色,与深灰色的火山岩在迷蒙雾气里相互映衬。给人一种清冷的,高级的,抹茶生巧的感觉
火山区域的地质年龄简直惊人,三岁的玄武岩在这里都坐不到小孩那桌。我们在 22 年才冷却的熔岩地上漫步,远眺着正在激烈活动的熔岩场。一缕缕硫磺味蒸汽从脚下裂缝中涌出,有的玄武岩上覆盖着晶莹的壳层,向导说是玻璃,没多久就会风化
冰岛第一张好图,超级好的颜色
熔岩场
尚未风化的玻璃,后来我捡了块小的
纹理像干牛粪,这张是鸭拍的
这张很有意思,这是冰川季节性沉积行程的层叠结构,开路时把它们暴露出来了
活跃区(远处的白烟),一个月后这里终于爆发,活跃区也变成了熔岩墙,超级帅
一路上向导都在画饼说什么哎呀最近火山爆发概率高得很。不过我也没抱太大希望,虽然一年有个几次,但概率依然小的很
回程的路上居然真的撞见了“火山爆发”,远远的看见火山口冒了点烟喷了一下,连声音都没听见。不过还是激动坏了,能看到一点橙色的岩浆沾在火山口边缘。不过向导说这个太小了只能算“假爆发
也是看见了